“十三五”以来,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高校思政工作会议、教育大会精神,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努力构建学生工作立德树人新生态,切实提升学校学生工作水平和质量。
以一流的党建一流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青年成长成才
学校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,结合实际工作找抓手,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基层党支部抓党建、育人才、促和谐的新路子,实现了党建和业务工作双丰收,学生处党支部2016年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;学校2018年12月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建设单位,获评十佳易班共建高校、十佳易班学生工作站。

形成“四抓四促进”的本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
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面向全体大学生,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,通过思想引导、实践教育、指导服务三个重点工作,抓方向,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;通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程、学生成长关爱工程、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引领工程、石榴籽学堂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发展工程、学工队伍职业能力提升工程、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工程、“一站式”学生资助育人工程、禁毒防艾社会服务工程八个工程,抓载体,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;着力打造“入学第一课”和“毕业最后一课”两课教育,加强新生“知校、爱校、荣校”意识的培养,做好毕业生感恩教育、诚信教育、安全教育及文明离校教育。抓出了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品牌,促进了学生爱校荣校的感恩教育;通过坚持全员育人、全过程育人、全方位育人“三全育人”,强化机制体制建设、经费保障制度、学工队伍建设、学工科学研究“四个基础”,抓保障,促进全员育人大思政格局形成,发挥学工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、指导作用,大力加强辅导员、班主任建设,发挥辅导员、班主任工作室的示范作用,努力探索出一条“上下、左右、前后”联动协同、齐抓共管、贯穿全程、融入日常、抓在经常的工作格局。
突显心理服务育人在云南高校的示范引领作用
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,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,不断提升心理育人工作质量,积极构建教育教学、实践活动、咨询服务、预防干预“四位一体”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。学校获云南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6人次,近三年来在云南省高校心理健康论文评选活动中,获得一等奖7名、二等奖16名,指导学生获云南省高校心里情景剧比赛一等奖3次。

辅导员素质能力整体水平在全省名列前茅
2017年在全省首创成立3个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和1个班主任名师工作室。获全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1人次、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2人次、云南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7人次、云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5人次、云南省高校最关爱学生班主任5人次、云南省最美高校辅导员1人次、云南省最受学生敬佩辅导员1人次。2017年在全省首创实施了“少数民族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”,成立“石榴籽学堂”;2020年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。
加强社会服务,禁毒防艾工作社会效应明显增强
学校从维护国家安全、民族团结、边疆稳定的高度,以育人为目标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艾滋病教育和实践模式。获全国首届禁毒微视频大赛三等奖、全国首届禁毒演讲比赛优秀奖、全国大学生禁毒辩论邀请赛第六名等奖励,累计获厅级以上奖励100余人次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宣传教育人数达10万余人次。2018年,学校获评全国6.27工程毒品预防教育示范校、云南省毒品预防教育示范校。
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增强,应征入伍学生逐年增加
“十三五”期间,组织全校学生军训 5次,完成约 3.7万本科生国防教育必修课2学分课程,确保了3.7万余学生在军事训练中无一事故发生。连续5年超额完成征兵工作任务,把350余名优秀学生送入我军各军种,并为其做到了休学、学费代偿,减免等后续一对一服务。2016年、2019年获评呈贡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;2017年、2019年、2020年获评昆明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;2017年获评云南省国防教育特色学校;2020年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。

构建资助育人“六位一体”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
学校资助工作始终坚持以关爱学生为主旨,做到“帮困、助学、育人”相结合,构建了以资助育人为主体,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渠道,以勤工助学为手段,以奖学金为激励、以助学金为保障,以困难补助、学费减免、少数民族补助等为补充的资助育人“六位一体”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,形成了以“政府主导、学校主体、社会参与”的全社会助学格局,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。通过“奖、助、勤、贷、补、免”等资助方式使10万人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资助,资助金额约3.8851亿元。其中,资助农村建档立卡户学生1.1万人次,资助金额9098.4万元,获云南省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评优秀。
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,学生发展满意度不断提高
学校建成了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20个学生素质教育学校,为学生提供了素质能力提升的平台,以“一个学院、一个特色、一个亮点”为主导,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,鼓励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和文化活动,把素质教育活动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体系,纳入德育学分制管理,做到“周周有活动、月月有精彩、人人有舞台、院院有品牌”。学校坚持一手抓精品,一手抓普及,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,不断创新活动方式和载体,丰富校园文化生活,大力推进校园文化活动“项目化”及“一院一品”校园文化精品工程,构建了文艺、体育、学术三大平台。十三五期间,通过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表彰奖励22626个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,共发放奖学金12517300元。
(学生处、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办公室、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办公室、发展研究中心供稿)